COVID-19 疫情至今已一年多,台灣開始出現社區感染,變種病毒的出現讓各國都不敢大意;對於 COVID-19,由於其傳染力極高,加上染疫後的重症率及死亡率,皆比過往常見的季節性病毒感染來的高,各國無不擔憂大量出現的病患導致整體醫療系統的癱瘓,而這已經在數個國家出現過前車之鑑…因此找出染疫後重症/死亡的高風險族群,並且給予適當的保護(如:疫苗注射、工作環境改善、完備的防護具等等)便是最首要的措施。
目前,在疫情期間,非生活所需之行業通常為歇業狀態,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大家普遍都了解,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基礎工作者 Essential Workers(如:健康照護者、社工、衛生工作者、運輸工作者等等)因較可能接觸廣大群眾,相較於其他非基礎工作者,其為染疫高風險族群。而職業因子實際上與染疫後重症/死亡率的關係又是如何呢?
參照2020年底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 BMJ 的原始論文:《Occupation and risk of severe COVID-19: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120 075 UK Biobank participants》,其研究團隊使用 UK Biobank 過往於 2006-2010 年所蒐集的大量健康及其他基本資料,接著蒐集自 2020/03/16-2020/07/26 期間染疫住院或死亡的資料,並且透過 SOC 2000 的職業分類規則將所有受試者的職業作分類。最後,初始 UK Biobank 資料庫中的 502,506 人,有 120,075 位年齡介在 49-65歲的受試者具有上述所有項目的完整資料,研究團隊便將之納入分析,以了解【染疫後重症/死亡】與【職業因子】及【其他人口學因子】之間的關係。
而本論文主要想探討【職業因子】與【染疫後重症/死亡】之間的關係,【其他人口學因子】則為共變量(非主要研究變項的控制變項),因此針對職業因子,研究團隊為了更貼近研究目標而有作細部調整。其將原本 SOC 2000 的 9 個職業分類(管理職、專業職、專業相關技術職、行政文書、技術貿易、個人服務、銷售與客服、機器操作、初級技術職),首先粗分為兩大類:基礎工作者 Essential Workers、非基礎工作者 Non-Essential Workers,接著將基礎工作者 Essential Workers 分成 3 個次分類:健康照護者 Healthcare workers(包含:專業、相關技術人員、及後勤人員等)、社工及教育工作者 Social and education workers、其他基礎工作者 Other essential workers(包含:食品、運輸、警消人員等);而為了細部分析,基礎工作者 Essential Workers 部分被更細分為 8 個次分類:健康照護專業人員(如:醫師、藥師)、健康相關專業人員(如:護理師、醫務輔助人員)、醫療後勤人員(如:助理、勤務)、社工、教育工作者、食品業工作者、運輸業工作者、警消衛政人員。
統計分析過程中,研究團隊使用統計模型將所有共變項納入校正,對照組則為非基礎工作者 Non-Essential Workers、或是管理職,筆者將研究團隊的結論摘錄幾個重點整理如下:
1. 以 3 個次分類作討論:相對於非基礎工作者,健康照護者 Healthcare workers (RR = 7.69)、社工及教育工作者 Social and education workers (RR = 1.88)的【染疫後重症/死亡】相對風險顯著較高,尤其健康照護者的相對風險高達 7 倍!!!其他基礎工作者 Other essential workers 的相對風險則無明顯差異。
2. 以 8 個次分類作討論:相對於非基礎工作者,健康照護專業人員 (RR = 8.99)、健康相關專業人員(RR = 7.65)、醫療後勤人員 (RR = 6.42)、社工 (RR = 2.13)的【染疫後重症/死亡】相對風險顯著較高,其中健康照護專業人員、健康相關專業人員、醫療後勤人員的相對風險都超過 6 倍!!!其他次分類的相對風險則無明顯差異。
雖然因為實驗設計的限制,在受試者資料的更新或其他因素上無法盡善盡美,但考量 COVID-19 的重症/死亡率絕對值較小,需要極大量的受試者資料才較能顯現成果,而本篇論文應該是近期在探討職業因素上,分析規模數一數二大的了,因此其結論十分具有參考價值。此外,亦有其他統計分析資料顯示:初級技術工作者因為社經資源的劣勢而有【染疫後重症/死亡】風險較高的情形。
上述資料,筆者認為應審慎參考並用於未來的政策調整上,而針對個人,若您屬於上述高相對風險的工作者,建議您需確認工作中有完整使用適合的個人防護具,並且與管理層明確溝通,盡速作好工作環境改善(如:改善通風換氣、動線調整),接著配合政策盡速施打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