戶外空氣品質 AQI 怎麼看?

經過 MyDocSay.com
644 意見

空氣汙染對於健康的危害,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 定義為第一級致癌因子(詳見:【對於癌症 我們該早一點作準備】),並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其放在首要議題當中,而身為一般民眾,我們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預防健康危害呢?筆者認為,認識空氣品質是第一步驟。

根據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網,其對於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, AQI)的定義如下:

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 (O3)細懸浮微粒 (PM2.5)懸浮微粒 (PM10)一氧化碳 (CO)二氧化硫 (SO2)二氧化氮 (NO2) 濃度等數值,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,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,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 (AQI)

接著,環保署會依照指標的高低,給予不同的風險等級及顏色,並給予對應的活動建議,其風險等級如下圖:

摘自環保署網站

由上述我們可以知道:

空氣品質指標 AQI ≠ PM 2.5

也就是,即使是同樣的 AQI 數值,其代表的汙染類型或許是不同的。各地區,會因為其產業類型、交通狀況、地理位置等等因素,而有不同的常見空氣汙染(因汙染源不同),不過普遍來說,細懸浮微粒 (PM 2.5)、及懸浮微粒 (PM 10) 仍是最常見主要影響 AQI 的因子。

若是將台灣空氣品質中,針對懸浮微粒 PM (Particulate Matter)定義為”良好”的標準,與世界衛生衛生組織 WHO 對戶外空氣品質的建議作對照,雖有部分落差,但還算相近;整體來說,長期目標是將細懸浮微粒 (PM 2.5)、及懸浮微粒 (PM 10)的全年平均值,降低至10 μg/m3  及 20 μg/m3

而平均而言,目前台灣的都會區,即使是戶外空氣品質較好的北台灣都會區,懸浮微粒 PM 仍常處於非良好的等級。

因此建議大家,若是習慣使用手機,可以下載關於空氣品質監測的APP,不熟悉的人,抑可考慮在要出門時,使用電腦查詢一下本日空氣品質,來決定是否佩戴口罩(一般口罩無法100%阻擋,僅有減少暴露的效果)、或是改變活動行程(如:於空氣品質較糟時,避免戶外運動行程)。

【 筆者小撇步】相信大家都看過在霧氣很重時,在車燈或是手電筒的光照之下,會有很明顯的光影軌跡,而同樣的道理,也可以應用在簡易評估懸浮微粒的空氣濃度。如果某個沒下雨的時刻你走在路上,白天時抬頭發現天空似乎籠罩著一片平均分布的淡霧,又或是晚上時看見路燈下顯現出明顯的光影軌跡,那麼通常就代表當下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很高了,建議戴上口罩哩!

戶外空氣品質 AQI 定義:

當日 6 項空氣副指標之最大值為之。

建議出門前查詢當日 AQI 等級,

作為行程調整與否之參考。

Mydocsay.com

你也許也喜歡

歡迎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