姿勢性低血壓是個很常見的不適症狀,有時甚至不一定會被當成是一種疾病來看待,然而這若發生在較脆弱的族群身上(如:中老年人),便有可能使其因而跌倒、甚至骨折重傷。因此,建議大家若有類似的症狀,千萬不要輕忽它的影響,快往下看學學如何改善及預防吧!
姿勢性低血壓(Initi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, IOH),在醫學上被定義為:「對於在站立時產生的暫時性血壓變化感到不耐,進而產生不適症狀」,此類血壓變化發生於站直後的最初15~30秒內,收縮壓(Systolic Blood Pressure, SBP)會下降超過 40 mmHg、或著舒張壓(Diastolic Blood Pressure, DBP)會下降超過 20 mmHg。
這樣的情形常會使人產生如頭暈、噁心、視力模糊等等症狀,嚴重者可能因此而昏厥失去意識倒地。會發生這些症狀,主因是由於暫時性的血壓下降,導致腦部暫時性的灌流不足,因此,大部分的人會在約45~60秒後因動脈壓力反射(arterial baroreflex)而逐漸恢復。
至於要怎麼樣改善或預防這樣的情形呢?於2022年發表在《Heart Rhythm》期刊的論文提供了很棒的研究數據作為參考。研究團隊收案了24位平均約32歲的女性受試者,這些受試者皆為姿勢性低血壓的嚴重患者,並請這些人進行三種不同的起立方式(可同時參照下圖示),分別為:
1. 對照組:無任何額外動作,直接起立。
2. PREACT組:在起立之前,先作翹腳的動作,再行起立。
3. TENSE組:起立後,立刻將雙腳改為交叉站姿。
在受試者進行試驗時,研究人員為其持續記錄了心電圖及血壓,並藉此計算了血行動力學的數據,另外也請受試者填寫量表來對姿勢性低血壓相關症狀作量化評分。研究結果顯示,在血壓部分,相對於對照組,PREACT及TENSE組的血壓下降幅度皆顯著較小;在心臟輸出量部分,相對於對照組,PREACT組的心輸出量上升幅度顯著較大,而TENSE組則無明顯差異;在症狀量表部分,PREACT及TENSE組的量表分數皆顯著較低,意即症狀較不強烈。
綜合上述可知,PREACT及TENSE組的方式皆能改善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,甚至可以考慮合併兩種方式,意即「起立前先作翹腳的姿勢,並於站直後改為雙腳交叉站姿」,雖然於此論文中並未探討合併方式的數據,但考量兩種方式的背後生理機轉不同,推測應會有加成的改善效果。
此外,筆者額外要提醒大家,姿勢性低血壓本質上是源於血壓下降所導致的腦部灌流不足,故可以想見,血壓平常較低的族群會較容易發生(如:女性、中老年人),而女性在月經期間的發生風險又會更高,因此,筆者建議平時一定要有足夠的水分及營養攝取,以使血管內液及攜氧量充足。
〈筆者為前台大主治醫師、台大公衛學院碩士〉
※ 筆者服務相關資訊 ※
【和一診所】- 看診預約掛號
【和一健康】- 商品專業推薦